時代專論丨深入推進作風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深入推進作風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
執(zhí)政黨的黨風關系黨的形象,關系人心向背,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開局破題,堅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決了新形勢下作風建設抓什么、怎么抓的根本問題。經過全面從嚴治黨的革命性鍛造,黨風政風煥然一新,社風民風持續(xù)向好,重塑了黨在人民心中的形象。當前,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是學習教育的重點內容。日前出版的《習近平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論述摘編》,全面、系統(tǒng)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大意義、目標要求和路徑方法等,為深入推進作風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深謀遠慮的戰(zhàn)略思考——
黨的作風關系人心向背,決定黨和國家事業(yè)成敗
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干群關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站在新時代新起點,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既有深重的憂患意識,更有深遠的戰(zhàn)略考量。
保持優(yōu)良作風是我們黨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所作的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首次概括形成了黨的“三大作風”,并強調這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成為黨的建設理論的重大創(chuàng)新成果。正是因為黨在長期斗爭實踐中培育并堅持了“三大作風”等一整套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我們黨才能穿越百年風風雨雨,多次在危難之際重新奮起、失誤之后撥亂反正,成為打不倒、壓不垮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艱苦歲月里,全黨作風建設標準很高、措施很嚴、考驗也很實,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偉大革命精神,都是由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構成的”。這些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是我們黨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的集中體現。百年奮斗史啟示我們,黨要得到人民群眾支持和擁護,就必須持之以恒發(fā)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
作為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作風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黨在全國執(zhí)政以后,黨的執(zhí)政地位給黨員、干部隊伍帶來巨大變化。新中國成立前后,毛澤東同志多次告誡全黨,要警惕黨的地位變化給黨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并經常抓這項工作。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多年里,黨內作風上發(fā)生的種種問題,實際上都同黨的地位變化密切相關。隨著黨執(zhí)政時間增加和黨所處內外環(huán)境的深刻變化,作風問題越來越復雜地表現出來。古今中外,因為統(tǒng)治集團作風敗壞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不勝枚舉。蘇共執(zhí)政后期,高層嚴重脫離基層,組織嚴重脫離黨員,黨員嚴重脫離群眾,黨內出現了信仰空洞化、思想多元化、機構官僚化等種種問題,成為蘇共垮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執(zhí)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肌體,就有失去民心、喪失政權的危險。汲取經驗教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焙沃^始終過硬?就是堅持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
風險越大、挑戰(zhàn)越多、任務越重,越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我國正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脫貧攻堅戰(zhàn)取得全面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順利開啟,同時我們在前進道路上仍面臨著許多難關和挑戰(zhàn),特別是新形勢下,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比如,有的覺得現在已經可以好好喘口氣、歇歇腳,做做安穩(wěn)官、太平官了;有的覺得“船到碼頭車到站”,不思進取、庸政懶政混日子;有的為個人打算多了,患得患失、不敢擔當卻貪圖名利、享受;有的習慣當“傳聲筒”、“中轉站”,遇到困難繞著走、碰到難題往上交,缺乏攻堅克難的銳氣和斗志。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chuàng)舉,必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zhàn)。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風險越大、挑戰(zhàn)越多、任務越重,越要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以好的作風振奮精神、激發(fā)斗志、樹立形象、贏得民心。
透徹簡明的理論闡釋——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
作風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質,體現的是黨性,起決定作用的也是黨性。抓作風建設,就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重點突出堅定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加強道德修養(yǎng)。
保持和發(fā)揚黨的優(yōu)良作風,堅定理想信念是根本。信念是本,作風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則形必散。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為立黨之本,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這就是共產黨人的本。對共產黨人來講,動搖了信仰,背離了黨性,丟掉了宗旨,就可能在“圍獵”中被人捕獲。對于共產黨來說,一旦丟了自己的理想信念,那就同其他政黨沒什么本質區(qū)別了,就會失去精神動力和精神紐帶,就會成為烏合之眾,難逃失敗的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共產黨人如果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必然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因此,我們抓作風建設要返璞歸真、固本培元,引導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不斷加強黨性修養(yǎng),不斷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wěn)思想之舵。
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是純潔黨風的“凈化器”。有什么樣的黨內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樣的黨員、干部作風。一個班子強不強、有沒有戰(zhàn)斗力,同有沒有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密切相關;一個領導干部強不強、威信高不高,也同是否經過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鍛煉密切相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年都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開展嚴肅認真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就是要給全黨當標桿、做示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不僅對下級要敢用,對同級特別是對上級也要敢用。不能職務越高就越說不得、碰不得。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武器要多用、常用、用夠用好,使之成為一種習慣、一種自覺、一種責任?!睂嵺`反復表明,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是解決黨內矛盾和問題的“金鑰匙”,是廣大黨員、干部錘煉黨性的“大熔爐”,是純潔黨風的“凈化器”。
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群眾工作是我們的看家本領,我們黨靠群眾工作起家,同樣要靠群眾工作實現長期執(zhí)政。一段時期以來,我們的發(fā)展成效很顯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黨同人民的聯系反而疏遠了,脫離群眾的現象在某些方面更突出了,問題出在哪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看主要是一些黨員、干部宗旨意識淡薄了,對群眾的感情變化了,作風問題突出了。如果群眾觀點丟掉了,群眾立場站歪了,群眾路線走偏了,群眾眼里就沒有你?!绷暯娇倳泟?chuàng)造性提出“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問題”“中南海要始終直通人民群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一系列直抵人心、膾炙人口的理論論斷,極大地深化了我們對群眾觀點理論內涵的理解和認識。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把為老百姓辦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等一系列實踐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志性工程,帶領億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歷史性任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理念,生動詮釋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堅定立場和為民情懷。
成效卓著的實踐探索——
八項規(guī)定是改變政治生態(tài)和社會面貌的標志性舉措
黨的十八大之后,面對黨內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弊端,黨要管黨怎么管?全面從嚴治黨怎么嚴?如同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疤煜码y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位全局、深入研判,經過反復考慮,決定抓作風建設從抓八項規(guī)定入手,從小抓起,以小見大,以小帶大,一以貫之,步步深入。
八項規(guī)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鑒于黨的十八大前一段時間里一些領導干部中吃喝成風,老百姓意見很大,不少人因此失去了信心,習近平總書記2012年12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講話中鄭重強調:“我們作這個規(guī)定,不是為了作秀,不是為了沽名釣譽,就是要老老實實去做?!笔嗄陙恚h中央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一個毛病一個毛病糾治,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突破,一年接著一年堅守。經過十年磨一劍的革命性鍛造,剎住了一些長期沒有剎住的歪風,糾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頑瘴痼疾,紀律松弛、作風飄浮狀況顯著改變,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氛圍基本形成。事實雄辯地證明,八項規(guī)定是改變政治生態(tài)和社會面貌的標志性舉措,是我們黨在新時代的徙木立信之舉。
從中央政治局抓起、自上而下推動?!吧平?,先禁其身而后人?!弊黠L建設要從領導干部做起,領導干部首先要從中央領導做起。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說到的就要做到,承諾的就要兌現,中央政治局同志從我本人做起。”從十八屆中央政治局一開始就為作風建設立下規(guī)矩,到十九屆、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會議均研究貫徹實施中央八項規(guī)定并進一步深化細化,再到中央政治局每年召開民主生活會,聽取貫徹執(zhí)行中央八項規(guī)定情況匯報等,中央政治局同志時時處處以身作則,把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化作自覺行動,各級領導上行下效,對全黨產生了強大示范效應。自上而下、以上率下成為新時代作風建設的鮮明特征和成功經驗。
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有人擔心,八項規(guī)定執(zhí)行起來會不會是一陣風,或者是流于形式,能不能打消干部群眾的這個疑問,關鍵看我們怎么做。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3年初就未雨綢繆地指出:“八項規(guī)定是一個切入口和動員令”“只是開端、只是破題,還需要下很大功夫”。作風問題具有反復性和頑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陣風、刮一下就停,必須經常抓、長期抓。新時代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的顯著成效啟示我們,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只要動真格抓,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中央八項規(guī)定堤壩是好不容易筑起的,一定要倍加珍惜,不斷巡堤檢修、培土加固。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指出:“中央八項規(guī)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規(guī)定,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guī)矩、硬杠杠”“必須常抓不懈、久久為功,十年不夠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夠就三十年,直至真正化風成俗,以優(yōu)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
標本兼治的路徑方法——
多管齊下,綜合施策,推進作風建設常態(tài)化長效化
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形成優(yōu)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推動作風建設常態(tài)化、長效化,關鍵要有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法規(guī)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風建設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落細落小、到邊到底。
持續(xù)深化糾治“四風”是作風建設的重點任務。“四風”問題積習甚深,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糾風之難,難在防止反彈。事物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四風”問題具有很強的變異性和傳染性。解決“四風”問題,要標本兼治,既治標又治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不懈糾正“四風”,緊盯“四風”新形式新動向,嚴肅查處,寸步不讓,在堅持中見常態(tài),向制度建設要長效;要把剎住“四風”作為鞏固黨心民心的重要途徑,堅決防止產生“疲勞綜合征”,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歪風陋習要露頭就打,對“四風”隱形變異新動向要時刻防范,決不允許死灰復燃!決不允許舊弊未除、新弊又生!
作風建設要抓住各級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關鍵少數”,對全黨全社會都具有風向標作用。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軍和國民黨軍隊很大的不同,就在于我們的干部帶兵打仗都沖在前面,喊“跟我上”,而國民黨軍官則往往是讓士兵“給我上”,一字之差,天壤之別。八路軍一二九師新編第十旅旅長范子俠對部隊講:“我前進,你們跟著我;我停止,你們推動我;我后退,你們槍斃我?!痹谧黠L建設方面,領導干部帶好頭是無聲的示范。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到省部級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再到縣委書記研修班等,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講話都反復強調,領導干部要深刻認識到自身發(fā)揮帶頭作用的重要性,用嚴格的尺子衡量自己,用很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歸根結底,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動人,都不如在前面帶動人管用。
堅持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是作風建設的有效途徑。黨性、黨風、黨紀是有機整體,黨性是根本,黨風是表現,黨紀是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在全黨開展一系列集中性學習教育,著力改進作風、嚴明紀律和懲治腐敗,推動正風肅紀反腐相貫通。實踐表明,問題抓得越久越能看出風氣轉變何其之難!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相互交織,是現階段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以“同治”鏟除風腐共性根源。必須把正風肅紀反腐結合起來一起抓,始終堅持嚴的基調、嚴的措施、嚴的氛圍,以優(yōu)良作風作引領,以嚴明紀律強保障,以反腐懲惡清障礙,推動黨的自我革命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不斷在革故鼎新、守正創(chuàng)新中實現自身跨越。
使黨的作風全面純潔起來是作風建設的重要目的。抓作風建設,歸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級干部都能樹立和發(fā)揚好的作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狠抓作風建設,就是要從解決“四風”問題延伸開去,努力改進思想作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干部生活作風,努力改進學風、文風、會風,使黨的作風全面純潔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從嚴治黨和鼓勵擔當作為是內在統(tǒng)一的,不是彼此對立的。嚴并不是要把大家管死,搞成暮氣沉沉、無所作為的一潭死水,而是要通過明方向、立規(guī)矩、正風氣、強免疫,形成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tài),營造有利于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良好環(huán)境,進一步調動全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切實做到以優(yōu)良黨風帶動社風民風向上向善。
推進作風建設常態(tài)化長效化是作風建設的制度保障。一段時期以來,作風問題存在一個很難走出來的怪圈,癥結就在于對其頑固性和反復性估計不足,缺乏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缺乏管長遠、固根本的制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是要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發(fā)揚釘釘子精神”。抓作風建設,根本上還是要靠制度。要著眼長遠、標本兼治,建立健全規(guī)章制度,把制度“籠子”扎緊,確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導力強、能長期管用,以剛性的制度規(guī)定和嚴格的制度執(zhí)行,確保改進作風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長效化。新時代以來,黨中央推進作風建設形成一系列新的理論成果、實踐成果,不斷融入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廉潔自律準則,寫入黨內監(jiān)督條例、黨紀處分條例、問責條例等黨內法規(guī),為全黨不斷改進作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制度保障,作風建設制度化常態(tài)化邁上了新臺階。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永遠沒有休止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推動黨風政風持續(xù)好轉,贏得了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這些變化,是全面深刻的變化、影響深遠的變化、鼓舞人心的變化,為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積聚了強大正能量。我們要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重要論述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充分認識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清醒把握新征程黨的作風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動向,堅持以滾石上山的勁頭、爬坡過坎的勇氣,保持定力、寸步不讓,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馳而不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王香平,作者系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主任)